什么是全域旅游?

30多年来,我们主要靠建设景区、景区、餐厅、宾馆来发展旅游业。这种开发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观光旅游”模式。

但是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散客游、自驾游的新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更加广泛的作用和影响。旅游业的责任也空前增加。现实要求我们从30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向“全域旅游”模式,重新定位旅游发展战略。景区旅游模式下,封闭式景区的建设、运营与社会分离、孤立,有的甚至发生冲突,造成景区内外“两重天”。全球旅游正在改变形成“两重天”格局,建设运营一个区域整体功能齐全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让每个人都是旅游形象,到处都是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通过该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是推动以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文明品质全面系统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社会共建共享。

1

2016年1月29日,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在海南海口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形势”主题报告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九大转变,科学勾勒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宏伟蓝图。

2

2016年5月26日,国家旅游局在浙江桐庐召开全民旅游创建现场会。李金早发表了题为《务实科学发展全域旅游》的演讲,提出全域旅游发展要把握“三个重点”和“八个关切”。

3

2016年9月10日,国家旅游局在宁夏中卫召开第二次全域旅游推介会。李金早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瞄准“九大转变”,力争“十大突破”,避免“八个误区”。

>

4

2016年3月4日,李金早在人民日报“人民必需品”栏目发表题为《全域旅游的价值与出路》的署名文章,指出: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增长点和有效抓手。

5

2017年1月12日,国家旅游局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面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工作报告就“如何认识全域旅游”进行阐述。

6

2017年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李金早出席会议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中就全球旅游等话题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民大会堂。

7

2017年5月19日李金早在2017年“中国旅游日”活动致辞中发表题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深耕旅游幸福产业》的讲话。

为什么要推进全域旅游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落实五个发展理念,要转变旅游发展思维,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性演变,推动我国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一)推动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也是旅游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出击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关键要抓

(三)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的时代要求

(5)推广的有效载体中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六)全面提高旅游国际竞争力的规律

如何推动全域旅游

p>

实施全域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性改革和创新。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点适应旅游发展的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要),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推广等方面推进综合改革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遵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要树立科学的旅游理念,按照《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的要求,创新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五个发展理念。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动全域旅游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入,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改革的机遇,创新投融资模式。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新业态。打造新的发展载体。

(六)试点先行,以身作则

各地情况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无上限,无下限,试点先行,以身作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创建旅游综合示范区。

瞄准“九大转变”

1.从单一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的协调发展。

二是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三是要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管理体制,转变为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管理体制。

四是要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化高效旅游转变。

5.是有必要的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综合发展模式转变。

六是从旅游企业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七是从风景名胜区围墙内的“民间团体”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法治化治理转变。

八是要推动从部门行为向党政协调转变。

九是要从景区接待国际游客、狭隘的国际合作向全区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九大转变”最终是实现从小旅游到大旅游、从低效率旅游到高效率的转变旅游,从低品质旅游转向高品质旅游。

避免“八个误区”

一是排尽水源,破坏环境。全域旅游要求更加科学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更加注重旅游发展与其他发展的有机互动、优势互补,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二,简单模仿,一千座城市,一千座村庄,一千座风景。不要饿着肚子选择吃什么,简单地复制并制作一千个场景。

三是粗制滥造、劣质伪造。旅游发展必须突出自身特色,深挖自身资源优势,把旅游发展与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等诸多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出真正有内涵、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F第四,短期行为和盲目涨价。尤其要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来,质优价廉是乡村旅游的优势。不要向农民灌输过度市场论的各种错误观念,失去乡村旅游原有的纯朴特色。有些地方一意孤行,随意抬高价格,实际上是短视和自毁行为。

第五,不择手段,不顾尊严,庸俗奉承。用一些粗俗的东西作为噱头来吸引游客。这样,旅游业既不会长久,也不会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

第六,运动风格,跟风风格,拆建。如果农村的卫生等环境都整理得好,那就已经很好了。非常古朴自然,充满乡土气息。

第七点,重推广,轻基础,重形式,轻内容。不少地方在旅游宣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旅游基础上还比较薄弱。

八、全域旅游改革,不改药,不改品牌。改体制,改组织不改机制,改人不改人概念。

致力“十大突破”

一是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要有突破。具体来说,要建立综合管理体系,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分局和旅游分局(1+3),以及交通相关联治机制(1+3+X)。这就是景区旅游模式。全域旅游转型的第一个重大突破。

第二,多方案融合要有突破。必须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指导和落实多规融合。

第三,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要有突破。全域旅游下,不仅景区厕所需要革命,全域厕所都需要革命。

第四,“旅游+”要有突破。 “旅游+”前景广阔。通过旅游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可以实现1+1>2,可以激发新的产业业态。

第五,旅游扶贫要有突破。旅游扶贫是最有尊严的扶贫,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贫困状况。旅游扶贫也是一种返贫率较低的扶贫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第六,旅游富民必须有所突破。无论是旅游扶贫还是旅游致富,这些都是景区旅游模式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恰恰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全域旅游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旅游。

七是文明旅游要有突破。各地可以推出一些适合当地的好、行之有效的策略,创造更多的经验,不断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文明旅游水平。

八是市场监管要有突破。要探索旅游市场监管的有效途径。

第九,旅游数据要有突破。现在,我们的很多数据都有国外数据和国际组织计算的支持。我们必须尽快结束拉美的历史国家旅游数据系统CK.数据中心应该到处建。

第十,旅游外交要有突破。在国家层面,我们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单边和双边合作。从地方层面来说,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