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根据“十一五” “十一五”规划中,旅游业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此,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日前指出,我国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邵琪伟表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旅游部门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用好有利条件,克服制约因素,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作为我国“十一五”开局之年,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邵琪伟认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仅是适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据报道,在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因其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迅速扩大的市场规模和普遍被看好的发展前景而被称为“朝阳产业”,成为推动现代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5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人数8.08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820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3%和9.6%。前一年。 2004年,全球旅游业就业人数达到2.12亿人,约占全球总就业人数的7.5%。中等以上发展水平国家,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在旅游业为支柱或主导产业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0%。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已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通过发展旅游业占社会总投资、就业和税收的10%。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程度不断加强。旅游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是展示利益的重要方式,成为展示国际形象的重要领域。中方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适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要求,展示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提高综合国力和软实力。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邵琪伟表示,旅游业的发展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协调内需发挥作用。n 区域发展。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关键产业,综合性强、拉动作用大,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旅游业是需求潜力巨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具有积极作用。另外,旅游是以人流为基础的。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资金、信息、人才的流动和交流,成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东部发达地区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旅游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被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县列为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中国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旅游业的发展符合这些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特点。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邵琪伟表示,“十一五”期间,有很多有利条件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一是资源条件好;二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三是供给保障能力显着增强。第四,宏观发展环境良好。邵琪伟指出,中国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禀赋高,自然风光丰富多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鲜明,对海内外游客极具吸引力。而且,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旅游供给能力和配套水平不断提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不断提高;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交通可达性明显改善;旅游住宿、游览等服务设施体系日趋完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明显加强,为文化旅游奠定坚实基础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体系和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完善。邵琪伟认为,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将是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最根本保障。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人口基数大,但目前居民平均出行率仅为92.7%,人均出行不足1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的实际和潜在需求十分旺盛。此外,邵琪伟表示,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将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增长点。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领域。在实施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时,旅游业被列为重要内容,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宏观政策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旅游业的发展。保证。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邵琪伟也坦言,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为旅游业的综合性很强。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问题不断出现。中国旅游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例如,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入境旅游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国内旅游低水平、粗放型增长方式依然突出;旅游法制建设严重滞后;完善制约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业人员素质不适应发展要求,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等等。据介绍,中国旅游业尚未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国内最大的旅游企业是首旅集团,其营业额仅为世界500强最后一个旅游企业的七分之一。邵琪伟认为,大力提升企业实力、质量和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出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此外,要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综合体旅游目的地。邵琪伟认为,加强诚信旅游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是保障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旅游局目前正在全国开展诚信旅游活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辐射效应 邵琪伟还表示,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ent.据介绍,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05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到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相当于全国GDP的5.02%。全国涌现出一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省区市。一些省区旅游总收入已占当地GDP的10%以上,真正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增加国家外汇收入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05年,累计旅游外汇收入已达2193亿美元。在国家外汇十分匮乏的时期,旅游业对平衡国家国际收支发挥了积极作用。邵琪伟表示,旅游业将拉动经济发展扩大投资,拉动内需。近年来,除了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基础设施的新需求外,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大推动了酒店、餐饮、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直接投资的显着增长。特别是随着旅游新产品不断涌现,高尔夫球场、游艇、游轮、旅游房车、旅游港区等新业态投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一批度假休闲区的发展。有的投资规模相当大。与此同时,旅游相关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及相关制造业也迅速发展,获得了相应的资金和市场。黄金周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带动整体假日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邵琪伟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积极作用。旅游业是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就业层次多元的服务业。可以吸纳不同层次的人员就业,扩大我国的就业面。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安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据统计,全球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之比高达1:5。发达国家旅游就业占全社会总就业的20%以上,发展中国家约为10%。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约1000万人,扩大就业仍有巨大潜力。又因为中国广大农村旅游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胜地。通过发展旅游业,全国许多农村实现了农民增收、脱贫,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农业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探索了一条以旅游带动农村城镇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高于农村。中国的旅游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和山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对维护资源生态、传承文化具有积极作用。辐射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旅游业采用体验式消费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由于人们可以通过旅游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建设、传承和发展,促进目的地与旅游源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近年来兴起的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等,已成为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
2.《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这里是示例文本,您自行修改后即可使用!哇哈哈!精神体验学习《文件》:大力推动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旅游资源是伊犁最具特色、优势的资源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融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发挥优势,提高旅游品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伊犁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科学规划旅游布局。充分挖掘西域历史文化积淀、边疆民俗、跨国边境贸易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打造以“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等五大旅游产品体系为主导的旅游产品体系。伊犁河谷旅游资源整合为四大区域板块。那拉提草原生态旅游区,以那拉提为龙头,由唐不拉、库尔德宁、喀拉峻、夏塔草原生态旅游区、果子沟-萨里木湖高山湖泊观光区、夏塔森林冰川探险区等组成,突出开发展示自然风光二是伊宁民俗旅游区,以伊宁市为中心,依托察布查尔县、伊宁县民俗资源,围绕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著名的锡伯族民俗文化旅游小镇察布查尔县、伊宁县维吾尔族、回族饮食街等组成,凸显了维吾尔族、回族饮食的发展f 民俗风情旅游。三是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区。由霍城惠源古城、特克斯八卦城、昭苏夏塔“三古”(古城、古道、古墓群)组成,突出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四是中亚跨国边境旅游区。以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国际合作中心为中心,由口岸口岸、边境居民互市等旅游商场组成,突出发展边境跨境旅游。建立多元投资机制。一是做好旅游发展项目储备、论证、申报、立项工作,建立“伊犁州直接旅游发展项目储备库”。对符合伊犁旅游投资导向、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项目,优先列入国家、自治区和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给予积极支持。二是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工作,做到“四个亮点”(突出重点、突出配套、突出规模、突出特色),与规划衔接,建立旅游招商项目库伊犁州做好旅游项目开发先期示范和政策支持。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实行“一策一策”。三是充分发挥财政、发改委、文化、林业、交通、水利、民间宗教、农业、土地、城建、环保、扶贫开发等方面资金和项目的作用.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加大对各类项目的资金投入倾斜旅游业发展,加快建立项目支撑体系。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旅游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持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区域旅游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顺利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益设施投资建设,促进旅游发展。旅游产品开发、重大旅游项目启动和旅游形象宣传工作正常开展。牵头完善《伊犁河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完成主要景区(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全州旅游产业三级规划科学体系。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坚决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开发。水平重复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重点围绕旅游网络营销、旅游展示、旅游电子政务、旅游投诉救援、旅游政策法规、旅游业务远程管理、旅游安全等应用系统,建设完善三级旅游信息平台州、县(市)、旅游企业联合,建立全州统一的“伊犁行”旅游信息网络,提供优质旅游信息服务。完善旅游信息调查系统,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及时掌握游客需求动态,引导旅游有序开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